三降一升原因何在?-行业资讯-广东省电镀行业协会
您的位置:首页 > 协会动态 > 行业资讯
三降一升原因何在?
发布日期:2011-12-09 关注:1708

三降一升原因何在?

来源:中国环境报

 

中国环境报记者 岳跃国

 

  上半年总量减排核查核算结果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63%、0.73%、1.74%。然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则增长了6.17%,与预期减排1.5%的目标相差较大,形势不容乐观。

  同为约束性指标,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何能够按照预期下降?

  环境保护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副司长刘炳江解释说,2010年,各地面临节能减排工作大考,在新改扩建污水处理厂、上脱硫设施、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力度很大,形成了较大的减排能力。进入“十二五”,这些减排能力继续释放。

  “十一五”期间,北京、上海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提高到了77%。关停小火电机组7683万千瓦,淘汰了一批落后的煤炭、钢铁、水泥、焦炭产能。累计建成5.78亿千瓦燃煤电厂脱硫设施,脱硫机组比例提高到86%。

  进入“十二五”,这些工程继续释放减排能力,保证了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减排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同时,对于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两项指标,相关经济、科技、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都相对比较完善,各地也积累了一系列经验,落实起来有的放矢。

  同为新增加的约束性指标,氨氮排放量为何能够实现下降?

  刘炳江介绍说,氨氮与化学需氧量减排有很强的协同效应。在减排化学需氧量的同时也能一定程度降低氨氮排污负荷。“十一五”后两年,考虑到“十二五”期间国家可能要对氨氮进行控制,一些新建污水处理厂安装了脱氮甚至是脱磷设施,一些老的污水处理厂也进行了提标改造,具备了脱氮功能,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发挥了减排效益。

  从污染来源看,氨氮和化学需氧量也具有相似性。然而,同为大气污染物,氮氧化物与二氧化硫的污染来源差异性很大。机动车是氮氧化物的排放大头之一,而机动车则首次被纳入约束性指标管理范围。

  这样一来,氮氧化物成为个例,不降反升。

  的确,控制氮氧化物排放难度很大。用刘炳江的话说,氮氧化物排放量大面广,无处不在。

  一般来说,只要燃烧就会产生氮氧化物。数据显示,2010年年底,我国火电装机容量为7.07亿千瓦,而安装脱硝设施的装机容量却只有9688.5万千瓦。“十二五”期间,全国规划燃煤火电机组开工规模预计为3亿千瓦,2015年火电装机容量将达到9.33亿千瓦。

  机动车产生的氮氧化物量大面广,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今年前8个月,汽车保有量增加983万辆,月均增加123万辆,高于去年同期月均113万辆的增量;截至8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19亿辆。同时,机动车属于流动污染源,控制难度较大。

  今年上半年,氮氧化物排放量增加最高的省份是福建省,达到19.97%。福建省省长苏树林分析说,主要原因是结构调整力度弱、电力脱硫脱硝不平衡、非电脱硫脱硝未到位、机动车减排无实质性进展等。

  刘炳江介绍说,氮氧化物不降反升,主要有3个方面原因: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相关政策保障不到位,淘汰落后产能习惯性地集中在第四季度。

  今年上半年,“十一五”期间因节能减排而停产的企业陆续恢复生产,高耗能企业快速反弹,对能源、特别是煤炭消费增加产生了明显的拉动作用。

  从能源构成来看,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氮氧化物排放量的67%来自于燃煤。理论上,1吨煤燃烧后可以产生8~9公斤氮氧化物。持续攀高的煤炭消费总量带动了氮氧化物排放量的上升。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上半年主要经济数据显示,发电量同比增长13.5%,钢材产量同比增长12.8%,水泥产量同比增长19.6%,这些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排放。

  在我国现有的技术水平下,氮氧化物减排主要依靠脱硝。然而,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燃煤电厂脱硝机组运行状况并不乐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电厂积极性不高,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目前,全国已有1.26亿燃煤机组上了脱硝装置,但运行情况不容乐观。

  另外,从前几年的经验来看,地方政府在完成年度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方面,前三季度一般都不太积极。往往是在面临年终算账的第四季度,才会有比较大的动作,今年也不例外。

  然而,氮氧化物减排并非没有出路。今年上半年,由于在电厂脱硝和控制机动车数量方面成效明显,北京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3.18%。

  同时,新修订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也将从2012年开始实施,对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设置了更严格的排放限值。

  解决问题的办法总是和问题一同产生。“十一五”初期,也曾出现过污染物排放量不降反升的现象。后来的减排事实证明,只要能够科学分析原因,切实引起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大工作力度,果断采取应对措施,完成五年规划减排指标并非无解

分享到:
上一条:如何杜绝电镀企业违规排污的一些看法 下一条:总量减排盯牢"四大源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