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尔金剧毒悬疑追踪:发改委暂缓淘汰旧工艺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悬在传统氰化物镀金生产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暂时落下了。
9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通知称,为满足镀金企业正常生产需要,经研究决定,暂缓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第21号令)第三十五条关于2014年底淘汰氰化金钾电镀金及氰化亚金钾镀金工艺的规定。
这意味着,生产氰化金钾和氰化亚金钾的企业在2014年底前可以暂时“保命”。
国家发改委半年内两次调整政令和过去半年中镀金行业“新旧”技术之争直接相关,且这场争执远未停止。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下令,氰化金钾以及氰化金钾镀金工艺将在2014年底淘汰,其替代技术是由河南三门峡恒生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恒生科技”)生产的“无毒清洁”的丙尔金镀金工艺。但就在4月,丙尔金被举报为“剧毒”,恒生科技也遭到广东省江门警方的跨省调查,公司账户被冻结,4人被批捕,目前整个公司的生产和销售仍处于停滞状态。
过去半年,对丙尔金镀金工艺出具检测报告的部分机构、支持该工艺的部分专家,也陆续改变原有的肯定和支持的意见;同时也有一些行业协会为丙尔金“翻案”。
在缺乏国家部委权威鉴定声音的背景下,丙尔金的真假和是否剧毒仍然成谜。
但有一个确定的事实是,已基本停摆的恒生科技,在2014年前肯定无法满足每年130吨的镀金市场需求量,如果21号令仍然执行,镀金企业将可能面临“断供”的威胁,进而影响电子元器件及珠宝等行业发展。
这一事件背后,是否更多政策制定有需要反思之处?《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继4月24日独家调查报道这一事件后持续跟踪。
发改委政策一年两调整
镀金工艺调整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是因为镀金材料和镀金产品涉及多个行业,包括精密电子仪器、航空航天、数控机械设备、电子元器件、电路板以及珠宝首饰等。
长期以来,国内镀金行业采用的主流工艺是含氰化物镀金工艺。无疑,这是一个相当大的市场,预计2013年我国氰化金钾的需求量将达到140吨,年增长率保持在11.7%以上。
但因氰化物毒性极强,其生产、运输、使用、储存和回收都需严格管控,所以此类生产企业进入门槛相对较高,国家对其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
国家发改委于今年2月提出的“2014年底淘汰氰化金钾以及氰化亚金钾镀金工艺”,直接触动和影响的正是这30多家氰化金钾生产企业的利益。
如果一旦进入“淘汰类”名录,这些企业将面临各种压力——各金融机构应停止各种形式的授信支持,并采取措施收回已发放的贷款;各地区、各部门和有关企业要按规定限期淘汰。在淘汰期限内国家价格主管部门可提高供电价格。对明令淘汰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一律不得进口、转移、生产、销售、使用和采用。
可见,9月2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暂缓执行“淘汰令”,是这些氰化金钾和氰化亚金钾生产企业期盼的结果。
在“关于对暂缓执行2014年底淘汰氰化金钾电镀金及氰化亚金钾镀金工艺规定的说明”(下称“说明”)中,国家发改委解释了暂缓因由:“我委当初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时的基础条件已发生重大变化。”
“说明”还称,当初,丙尔金是国家发改委推广的替代氰化物镀金的技术,但此前“对丙尔金镀金工艺出具检测报告的部分机构、支持该工艺的部分专家,也陆续改变了他们对该工艺原有的肯定和支持的意见”。同时,“丙尔金镀金技术产品生产企业因涉案已被公安部门查封。”
所以,国家发改委决定,“为了满足镀金企业正常生产需要,暂缓执行2014年底淘汰氰化金钾电镀金及氰化亚金钾镀金工艺的规定。”
这份简短的情况“说明”,勾勒出丙尔金及其生产企业在过去半年中所经历的命运变迁。
但是另一方面,目前关于丙尔金是否真正有毒之谜仍无权威结论。
此前,本报曾报道过为丙尔金出具过检验报告以及为其命名的机构均在4月至6月间发表声明或公告,有的声称“样品提供方提供了不实信息,导致分析结果的偏差”,有的声称“送检时申报的丙尔金成分和含量信息严重失实”,有的则说只对样品负责。
对于这些声明,恒生科技的代理律师李雁有不同看法。他说,因恒生科技牵涉的是刑事案件,这几家单位发表声明是为了脱离和这个事件的干系。
目前,上述机构或个人已不愿面对媒体对为何发表声明进行解释。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教授胡文成曾为丙尔金做分子结构研究并为其命名。9月29日,胡文成对本报记者说,声明是学院发的,不要去找他。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化学品登记中心相关负责人则说,声明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可以引用但不做更多解释。
该声明中说,恒生科技未申报含有主要有毒成分氰化亚金钾。恒生科技办公室主任任艺则表示对这个结果持保留意见,化学品登记中心根据产品图谱分析,但不能通过图谱分析推论出丙尔金含有氰化亚金钾。
公安部称“不能确定”
除去为丙尔金出具检验报告以及为其命名的机构的声明,江门市公安局对丙尔金产品成分和毒性的认定也至关重要。
本报记者梳理发现,随着江门市公安局对此案调查和取证的深入,其对丙尔金产品的鉴定报告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时间回到4月15日,江门市公安局江海分局副局长王强带领了十几个人的办案队伍到三门峡。下午2点半,三门峡市公安局经济开发区分局刑侦局长李春刚被上级告知要配合江门警方在三门峡的调查取证。
当时,江门警方的办案依据是一份4月2日由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司法鉴定所(下称“广州司法鉴定所”)出具的《司法鉴定检验报告书》,报告显示,鉴定材料为:“丙尔金”检材组成是氰化金钾75%、柠檬酸钾25%。
因氰化金钾属剧毒化学物,其生产、运输、使用、储存和回收都需严格管控,恒生科技涉嫌非法生产销售危险有毒化学品。
江门警方分为两组,一组人员由三门峡警方配合,以全程录音录像的形式,查封了恒生科技的仓库,仓库内有21瓶丙尔金产品,其中11瓶封存在库房,三门峡和江门警方各留5瓶作为物证。江门警方的另一组办案人员前往银行冻结了恒生公司账户,并对恒生科技的技术以及销售人员进行传讯。
4月18日,双方警方进行沟通。三门峡警方提出,不能光以广州司法鉴定所的报告就把企业一棍子打死,能否两家警方以录音录像的形式共同送检,并且多送几家检测,送到更高更权威的检测机构,以保证公正性。4月27日,江门市公安局相关领导并未批准共同送检。
随后,三门峡警方和江门警方分别向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分别送检了各自封存的丙尔金。72天后,公安部分别向两地警方出具了鉴定结果。
本报记者获得的两份公安部鉴定结果显示了一致的结果。鉴定意见是,所送“丙尔金”样品除白色粉末外,还含有少量较大透明状晶体颗粒。其中,较大透明状晶体检出C、O、K元素,主要成分为水合柠檬酸钾;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一种物质也检出C、O、K元素,另外一种物质检出C、N、K、Au元素,由于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无法分离,因此不能确定该两种物质为何种物质。
江门警方曾对媒体表示:“公安部没有技术把它分离。‘另外一种物质检出C、N、K、Au元素’,据我们了解,含这几种元素的就是氰化金钾和氰化亚金钾。”
但三门峡警方对此持不同意见,他们在送检“丙尔金”白色粉末的同时,也送检了氰化亚金钾白色粉末,公安部对此鉴定结论明确:“氰化亚金钾白色粉末检出C、N、K、Au元素,主要成分为KAu(CN)2。”
恒生科技认为,公安部检出的无法分离且不能确定的物质正是他们研制的新物质。“国内每年高校研究中研制出新物质太多了,我们只是无意中创造了一个新物质。”恒生科技办公室主任任艺对本报记者说。
毒性分析存争议
目前,除了丙尔金“成分”没有定论外,在毒性鉴定方面也存在争议。
5月28日,中国疾控职业卫生所对江门警方提供的丙尔金样品进行了急性经皮毒性试验,属“实际无毒”。这与5月31日中国疾控职业卫生所对三门峡市公安局经济开发区分局送检的查封样品所出具的《急性经皮毒性检验报告》结论一致。
任艺认为,如果丙尔金的成分是江门警方说的氰化金钾和柠檬酸钾的混合物,那急性经皮毒性测试不可能是“实际无毒”。
但是在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中,丙尔金表现出高毒性。5月28日中国疾控职业卫生所给江门警方提供的报告显示“急性经口毒性属高毒”。
在丙尔金进行的毒性检测中,对于急性经口测试一直都有被“模糊处理”的迹象。2007年9月10日,河南疾控中心依据卫生部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