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不松劲提高排污门槛环保电价激励
来源:人民日报
时不时出现的灰霾天气,引发全社会对于节能减排的高度关注。今年,要在保持经济增长7.5%左右的情况下,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3.9%以上、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减少2%的目标。一季度以来,尽管经济存在下行压力、稳增长面临挑战,从国家到地方仍然坚定不移地推进节能减排。
制度在完善
夯实法治根基,改革考核办法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
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这部新修订的法律有许多亮点,比如首次写入生态保护红线,扩大了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设计了按日连续处罚制度等,是中国环境立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鹰表示,这次修法对环境保护的基本制度做出了规定,许多条款有针对性地指向多年来制约我国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法律依据。在新的环境保护法引领下,其他环境保护类法律的修改也将逐步提上全国人大的立法日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消费税、资源税改革,做好环境保护税立法相关工作。1月中旬,国家税务总局组织人员到北京市调研,听取了地税局、环保局、财政局、发改委关于环境保护费改税情况的汇报,并就推动环境保护税改革和相关征管工作进行了探讨。
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推动环境保护税立法工作,充分发挥税收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作用。财政部有关人士表示,消费税的改革方向是逐步向高档消费品和资源消耗大的产品征收,资源税将逐步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推动这两项税制改革,将有利于调节资源消耗,促进节能减排各项目标的实现。
政策更配套
提高排污门槛,环保电价激励
节能减排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多种政策措施的协调配合。
排放污染物,需要设立更严高的门槛。4月,环保部常务会议决定修订和完善《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锡、锑、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等四项标准。
上海市决定,从4月30日起实施机动车国五排放标准,比国家总体规划提前4年。相较于国四标准,达到国五排放标准的轻型车总氮氧化物可以减排25%,重型车总氮氧化物可以减排43%。
为促进燃煤发电企业减排,国家发改委和环保部联合印发《燃煤发电机组环保电价及环保设施运行监管办法》,燃煤发电机组必须按规定安装脱硫、脱硝和除尘环保设施,其上网电价在现行上网电价基础上执行脱硫、脱硝和除尘电价加价等环保电价,超过排放限值则没收环保电价款。
调整能源结构,是节能减排的重要一环。目前,风电建设重心正向东部、南部地区转移。国家能源局正在结合大气污染治理,进一步规划风电基地。
目前,我国95%以上的既有建筑是高耗能建筑,能耗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行业能耗约占全社会能源消费的30%。近日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要从2012年的2%,提升到2020年的50%。与此同时,国家加大对绿色建筑的补贴力度。新建建筑全部是绿色建筑且两年内开工建设面积不少于200万平方米的城区,国家财政一次性补助5000万元。对二星级以上的高等级绿色建筑,中央财政直接补贴,二星级每平方米补贴45元,三星级每平方米补贴80元。不少省份也结合实际制订相应的补助激励标准。
治污动真格
淘汰落后产能,严格环境监管
节能减排,必须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从去年末到今年初,工业结构偏重的河北省在唐山、邯郸分别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关停行动,拆设备、炸烟囱,强制拆除了一批已经列入淘汰名单的钢铁落后产能。今年,河北拟安排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8亿元,安排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43.8亿元,支持优势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6亿元。
环境保护的联合阵线正在形成。辽宁把今年定为大气污染防治执法年,从4月到年底,公安机关与环保部门一起,全面排查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打击肆意排污等10项环境违法行为。山西启动严厉打击环境污染违法行为的“百日会战”,省政法委牵头,联合公安、检察、法院、监察、环保等部门,重点打击11类违法行为。福建挂牌督办63家存在突出环境问题的企业,其中8家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的企业被依法移送公安机关,7家严重违法排污企业被直接立案处罚。
许多地方创新环境监管办法。浙江对18家省管火电厂实施刷卡排污,排放大户们每月得掐着指头算计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这种变“排了再算”为“算了再排”的方式,有利于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强化企业减排责任,企业富余的排污权还可以上市交易。山东在部分重点污染源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动态管控系统,可有效防止企业造假。
自去年11月至今年3月,环保部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检查,组织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六省市的环保厅局长带队,交叉督查,强化区域联防联控。环保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推行国家督查、省级巡查、地市检查的“三级联查”新机制;坚持联合执法、区域执法、交叉执法,对重点污染源和问题突出的企业实行驻厂监督;注重运用暗查和突击检查方式,做到不定时间、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奔现场、直接督查、直接曝光,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