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珠三角土壤污染
来源:农民日报
慧聪表面处理网:珠三角地区三级和劣三级土壤占到整个地区总面积的22.8%,接近1/3,主要超标重金属元素为镉、汞、砷、氟,受污染土壤主要分布在广州、佛山及其周边地区。日前,一份来自广东省国土资源厅针对农业地质与生态地球化学的调查结果,再一次牵动人们对于土地污染和食品安全敏感的神经。土壤污染,特别是工业发达地区的土地污染,究竟到了什么程度?土壤重金属污染缘何产生?被污染的土壤又能以何种方式修复?一连串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一问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级土壤是指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为保障农林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临界值。对劣三级土壤,上述标准没有明确表示,广东省国土资源厅作出的解释是“对植物生长和种植出来的农作物有一定影响,不适合种农产品”的土壤。
就在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公布上述土壤调查报告的同时,广东省农业部门也表示,农业部门从2002年开始调查珠三角的农田土壤污染问题,结果显示72%的土壤是符合要求的,28%的土壤超标。其中汞超标是最多的,其次是镉、砷。从重金属污染的区域来看,主要分布在广州—佛山及其周边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
两厅调研结果如此吻合,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陈能场表示,这样一致的结果可以作为珠三角土壤污染情况的最新定论。
其实,政府对土壤污染问题的调查研究一直没中断过。2006年,环保部和国土部联手启动国内首次土壤污染的普查——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这一普查在2010年底已形成调查报告,但至今仍未向公众公布。地方政府和科研部门对区域土壤污染情况的调查也时而有之,但鲜有公开具体的调查数据,对于广东此次以官方形式主动公布区域土壤污染情况,陈能场表示,应该“尊重和支持”。
二问土壤重金属污染缘由
为何珠三角地区的土壤会出现如此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呢?专家表示,珠三角的佛山、东莞、惠州、中山等市工业异常发达,而超标最严重的汞元素主要来源便是工业生产,特别是由烧碱、汞化物的制作过程中大量废水污物排放造成的,这些污染物未得到有效处理即被排向河流,造成农田灌溉污染。
除了工业污染,农业生产中的面源污染也是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原因。农业生产中对氮肥和磷肥的过量使用,使土壤酸性快速上升,土壤酸化造成了重金属的活性提高。据广东省农业部门的调查显示,从1984年到现在,珠三角地区土壤的PH值下降了0.33个单位,就这个下降幅度而言,人为的因素使酸化速度比自然酸化的时间加快了将近70年。
三问土壤修复之道
从修复方式上讲,根据土壤污染情况可采用“换土”或者种植能吸附金属元素的植物来修复。然而由于土壤中的重金属无法降解,与土壤分离难度大,受污染的土壤修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经费,因此解决土壤污染的根本办法在于预防。专家称,目前我国尚未针对土壤环境的具体立法,给土壤污染事件中责任认定和问责追偿带来了操作上的困难。据了解,今年5月份,环保部透露正在抓紧土壤环境保护的立法起草工作,由环保部牵头,农业部、国土资源部等8个部委共同参与起草的《土壤环境保护法》(草案)已初步形成,这将为土壤污染的追责和预防带来明确的法律保障。
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广东省农业部门透露,目前在重金属污染较大的韶关等地,已经逐步进行整治和修复,但是效果仍不明显。“土壤修复需要大量经费,必须建立专项整治的资金链,但是由于污染主体难认定,‘谁来出钱’成为敏感的问题。”陈能场指出。
据了解,在治理土壤污染方面目前我国尚无可遵循的融资机制,但广东在这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尝试。据广东省农业厅厅长郑伟仪透露,世界银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即将启动。该项目的建设重点是农药、化肥污染治理和养殖场废弃物污染治理三大内容,项目计划总投资2亿美元,其中世界银行贷款1亿美元,广东地方政府和项目实施单位配套1亿美元,全球环境基金赠款510万美元。这是中国内地首个利用世行贷款实施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