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拟造十万亩森林吃碳
来源:东莞日报
东莞是闻名全国的工业城市,工业废气排放量非常大。但东莞森林生态系统每年仅能吸收7.5%的工业碳排放量,低于全国8%的平均水平。如何解决这个严峻的问题?其中一个措施就是发展森林碳汇。
森林碳汇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通过扩充森林资源,“吃掉”更多的二氧化碳,可起到净化空气的效果。昨日,全市林业工作总结会举行,市林业局局长胡炽海提出了2012年全市林业工作的重点,“完成《东莞市森林碳汇发展规划》,启动我市森林碳汇重点项目,重点实施森林碳汇生态工程”。未来五年,我市每年种植碳汇林超过2万亩,5年超过10万亩。
背景 森林吸收碳排放量水平低
资料显示,2000年至201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全球的占比,由12.9%提高到约23%,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东莞作为工业城市,生态质量也备受关注。2007年前,我市林科所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开启了东莞历史上“森林碳汇”的计量调查。
调查发现,东莞森林生态系统当年可吸收7.5%的工业碳排放量,低于全国8%的平均水平。胡炽海说,这说明东莞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多,而森林碳汇储量在“庞大”的二氧化碳面前显得“弱势”,“招架不住”。
四年后,2011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森林碳汇储量仍处于“劣势”状态。2010年,我市森林吸收二氧化碳391.83万吨,水平和2007年差不多。今年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市环保局公布了2010年我市环境质量:与2009年相比,2010年东莞酸雨频率为52.2%,即10场雨中,超过5场是酸雨,比前年有所上升。而二氧化碳正是造成酸雨的重要因素。
对策
下大力气发展森林碳汇
东莞提高生态环境的对策是什么?针对这个问题,市林科所在几年前,曾邀请专家做了探讨。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院首席专家李意德认为,东莞的定位是工业城市,单方面通过抑制工业来减少大气污染排放,不是最佳选择。最科学合理的方法是,一方面发展低碳经济,减少工业污染;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森林碳汇。据李意德介绍,这些年来,我国每年投资几千万元级别的科研项目有50多项,其中10多项属于保护生态环境类。
2010年,我市根据各方专家的建议,结合东莞实际,制定了《东莞市生态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该规划提出发展碳汇森林,优化城市居住环境。目标是:到2015年,力争全市森林植被吸收二氧化碳2434.5万吨、固碳663.95万吨,全市森林固定二氧化碳总量达到17839.25万吨、固定总碳储量达到4865.25万吨;全市森林植被释放氧气196.8万吨,全市森林植被释放氧气总量为1845.5万吨。在东莞工业碳量排放量不飙升的情况下,实现这样的目标,森林生态系统将可以“hold”住二氧化碳。
围绕这一目标,我市计划在明年,完成《东莞市森林碳汇发展规划》,启动我市森林碳汇重点项目。
措施
每年植碳汇林2万多亩
在昨日的会议上,胡炽海介绍了《东莞市森林碳汇发展规划》的思路。他说,树木的碳汇作用,主要是在生长中产生。树木在生长过程中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我市部分树木已经老化,生长速度缓慢,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功能减弱。因此,只有对树木更新换代,才能维持树木的碳汇作用。
据胡炽海介绍,我市目前的林地状况是,约有三分之一残次果林、单纯林、低质低效林,它们的碳汇能力偏低。同时,我市的建成区占了土地总面积的大部分,可大规模重新种植的地方已经不多,因此,我市发展森林碳汇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对残次果林、单纯林、低质低效林进行改造,以及植树造林、见缝插树等方式,扩大林地面积,提高林地质量。
市林业局办公室主任徐正球透露,在未来5年间,我市每年种植碳汇林超过2万亩,5年超过10万亩。碳汇效果较好的乡土阔叶林将作为主要树种,如樟树、秋枫、红椎、荷木、火力楠、山杜英、润楠等30多种树木。
其中明年的碳汇林种植包括:完成广深高速东莞段47.38公里、东江水源涵养林东莞段35公里的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在黄旗山城市公园新造林面积975亩,幼林抚育2154亩;开展石马河流域首期绿化整治8360亩。改造林地包括:东江水源涵养林改造23265亩,抚育幼林51189亩,营建农田林网95公里,抚育生物防火林带235公里。总数超过2万亩。
这些项目,都是我市森林碳汇重点项目。它们的前期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其中,市林业局成立了生态景观林带领导小组,正加快开展工程招投标。市政府在今年11月下发了石马河流域绿化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确定将石马河两岸绿化整治投入纳入市、镇年度预算范围,每年由林业部门统一向财政部门申报。
什么是森林碳汇?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利用森林碳汇应对气候变化。通俗地说,森林碳汇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