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协会动态 > 行业资讯
环保倒逼转型 闯出发展新路
发布日期:2011-11-24 关注:2277

环保倒逼转型 闯出发展新路

来源: 南方日报

广东用有限环境容量支撑经济更好增长,污染减排工作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林木伐尽,水泽湮枯,将来的一滴水,将和血液等价”。

 

当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成为越来越多地区发展瓶颈时,鲁迅80多年前发出的这一警示,尤显意味深长。

 

资源有价,环境有限。时至今日,如何用有限的环境容量支撑更好的经济增长,已成为资源日趋紧张的广东特别是珠三角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命题。

 

“十一五”期间,全省经济总量增长超7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近19%。近日,广东省也成为国务院通报表扬的“十一五”污染减排工作成绩突出的8个省份之一。

 

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近年来以污染减排为载体,先行先试,用环保倒逼转型升级,闯出了一条科学发展新路。

 

“腾”出新量

 

以退为进忍住阵痛打基础

 

——佛山市环保局局长霍锡淮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们佛山没有大的电厂,要削减二氧化硫,只有依靠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2007年底,总投资近60亿元、年产值100亿元的奇美电子有限公司落户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成为当时佛山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

 

无独有偶,当年10月,佛山污染减排首战也在狮山打响,9家污染严重的漂染厂被依法关闭。虽然这一举动让当地每年减少约500万元的收入,但这些损失现在通过土地升值,早已让村民收到了更高的回报。

 

捷报频传。2010年6月,总投资80亿元的一汽大众整车生产项目,再次选择落户狮山。

 

南海狮山的一“退”一“进”,是佛山以结构减排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华丽转身”的一个缩影,也是近年来广东各地用环保倒逼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

 

为有效保护和改善环境,“十一五”初国务院作出了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战略部署,并给广东下达了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两项主要污染物削减15%(较全国10%的平均水平多5个百分点)的“死”任务。

 

完成不了减排任务,意味着停止项目审批。在对奇美项目进行环境审批时,环境保护部曾明确要求当地必须先腾出环境容量。

 

然而,关停、搬迁一个工厂绝非易事,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加剧、经济形势恶化的形势下,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无破不立,有舍有得。在破与立的博弈、舍与得的调整中,各地顶住压力,忍住阵痛,坚定不移地推动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广州首批116家“退二”企业全部完成停业、关闭或搬迁工作;佛山关停高耗能高污染企业1200多家,全市小火电厂和立窑水泥厂全部退出……

 

为进一步鼓励和推进落后产能淘汰,省政府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对落后炼钢产能在2008年、2009年、2010年前关闭的,每万吨分别补助15万元、12万元、10万元。自2009年1月1日起,又对全省424家落后水泥企业在取消峰谷电价的基础上提高其用电价格;其中,淘汰类企业每千瓦时提价0.2元,限制类企业提价0.05元。

 

据统计,“十一五”以来,广东省共关停小火电1209万千瓦,淘汰落后钢铁产能1274.7万吨、水泥产能5782万吨、造纸产能33.505万吨,提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淘汰任务,大力推动了减排任务的完成。广东省完成的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在全国占较大比重,其中火电、水泥行业占到1/6。环境保护部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从全国减排工作来看,“十一五”主要是督促减排工程上马,“十二五”才强调通过结构减排优化经济增长。可以说,广东在这方面先行一步。“这也为新兴产业项目上马腾出了环境容量,为广东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环境基础。”

 

关停、搬迁一个工厂绝非易事,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加剧、经济形势恶化的形势下,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盘”活存量

 

园区经营治污发展两不误

 

——省环境保护厅环评处处长刘玮

 

“环保赶走的是污染,而不是企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既发展了经济又保护了环境,这是尊重客观实际的有效做法。”

 

看到今天星罗棋布的污水处理厂,很多人难以相信,2001年底前地处珠三角水网地带的东莞市区尚无一家生活污水处理厂。

 

凭借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生态条件,曾几何时广东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一度滞后。随着经济发展对环境容量提出越来越大的要求,面对历史欠账,务实的广东人不回避,不推诿,迎难而上,埋头苦干,掀起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风暴。

 

五年全省新增污染治理能力远远超过历史总量。2010年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738.51万吨,居全国首位,比2005年增加了近两倍;脱硫机组装机容量达到3557万千瓦,比2005年增加了7倍,12.5万千瓦以上燃煤火电机组脱硫设施全部安装完毕。治污设施的飞跃式发展,不仅为完成“十一五”全省污染减排任务,而且为改善环境和发展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事非经过不知难。”据省环境保护厅总量处处长林文介绍,为确保完成减排任务,省政府提出了“2009年底前全省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的目标。然而,在2009年4月时,全省67个县(市)中,仍有36个县(市)未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而且这些县全部位于我省经济欠发达的东西北地区,面临资金缺乏、交通不便、地质复杂、建设困难等诸多问题……

 

目标既定,再难也要上!在各地共同努力下,2009年底,全省各县(市)如期完成污水处理厂建设任务。此外,中山、佛山、东莞等市万人以上镇,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了城乡污染治理的全覆盖。

 

在省、市、县各级环保部门和当地政府共同努力下,经过一年多艰苦整治,位于惠州市博罗县的龙溪电镀基地建成。按照“关闭一批、提升一批、入园一批”的要求,辖区内原有的110家电镀企业,81家限期治理,18家搬迁入园,11家吊销排污许可证。比较过去的分散经营,集中的园区经营日削减电镀废水排放量4100多吨,在有效控制污染的同时,解决了当地电镀产业发展的出路问题。

 

对这些老企业的管理,也不能简单地“一关了事”。面对现实,广东选择了走园区经营之路,着力解决重污染行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问题。自2006年起,省环境保护厅收回印染、电镀企业的地方“审批权”,统一由省审批新项目建设;按照“工业入园、产业进区、集中治污、源头控制”的模式,推进这些行业入园进区,避免了重污染行业“遍地开花、到处污染”。

 

面对历史欠账和现实问题,务实的广东人不回避不推诿,迎难而上。

 

“用”好容量

 

灵活分配好钢用在刀刃上

 

——环保专家

 

当前是环境与经济矛盾最尖锐和最敏感的时期,也是在处理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上最需要决心和智慧的时候。

 

2010年9月13日,中科炼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正式通过环保部审批。这项总投资近600亿元的石化“巨无霸”项目,不仅让湛江民众欣喜若狂,也让广州和珠江口的老百姓喜出望外。因为该项目原计划选址南沙。

 

“并不是说,该项目到了湛江就没有环境影响。但是,与珠江口相比,湛江东海岛具有更好的扩散条件,环境容量更大,综合考虑,该项目落户湛江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刘玮说。

 

包括此前的惠州大亚湾炼化项目,以及后来的揭阳中委炼化项目、茂名炼油改造项目,先后通过环评审查,四大石化项目直接投资近2000亿元,对于广东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面对来之不易、比金子还珍贵的环境容量,如何分好、用好这些容量,则直接考验着环保人的智略和水平,也关系着能否以科学发展的思维优化经济增长。

 

——实行环保分区控制,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强化规划环评引领作用,积极推进石化、钢铁、水泥、交通等规划环评工作,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引导产业科学发展和合理布局。强化环保分区控制、分类指导,坚持珠三角环境优先、东西两翼在发展中保护、山区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原则,优化资源环境配置。健全污染物排放总量前置审核和动态调节机制,适时修订主要污染物区域总量控制目标,对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现代农业以及能源、交通、水利基础产业等重点建设项目所需总量指标优先安排。

 

——严格环保准入,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立。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法律法规、所在区域大气环境或纳污水体达不到功能区划要求又无污染物总量区域削减措施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

 

——加强环境监管,把环保纳入生产成本。按照“当好环保恶人”的要求,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目前,全省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控设备的企业已达1200多家,238家国控重点源在线监测设备安装率及联网率均达到100%,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污染源监控中心(平台)已全部建成,对重点污染源进行24小时在线监控。

 

面对来之不易、比金子还珍贵的环境容量,如何分好、用好这些容量,直接考验着南粤环保人的智略和水平。

 


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手记

 

当前,我国已进入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人口继续增加,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力弱正成为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当环境承载力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规模和发展空间的主要制约因素时,如何有效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关系的任务,再次凸显。

 

眼前一个严峻的现实是,没有环境容量,意味着停止项目审批。停止项目审批,对于一个地方来说则是经济发展的受阻,更谈不上科学发展了。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从长远来看,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幸福生活的应有之义。如果只有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却生活在污浊不堪的环境中,又有何幸福可言。

 

当然,我国目前还不可能用停止发展来保护环境,但也绝不能再走过去粗放式发展道路,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怎么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即以尽可能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活动,把经济社会活动对环境的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寻求最佳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践中,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勇于创新、务实进取,以污染减排为载体,用环保倒逼转型升级闯出科学发展新道路。

 

有破就有立。广东各地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淘汰落后钢铁产能1274.7万吨、水泥产能5782万吨、造纸产能33.505万吨,为一大批新兴产业项目上马腾出了环境容量,也为广东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环境基础。

 

有疏也有堵。分区控制,分类指导,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总量指标,重点扶持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产业,对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现代农业以及能源、交通、水利基础产业等重点建设项目所需总量指标优先安排。

 

有增还有减。面对历史欠账,掀起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风暴,五年全省新增污染治理能力远远超过历史总量。与此同时,正视现实问题,对一些不可或缺的行业,在减少企业数量的基础上,变分散为集中,实施园区经营。

 

广东污染减排的成功实践证明,环保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是倒逼转型升级、优化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对此,省委书记汪洋曾生动地阐述:“在倒逼转型的时候,环保部门再‘踢上一脚’,也许企业可能很痛苦;但也可能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后给它带来更强的竞争力。”

 

离开环境保护谈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离开经济发展谈环境保护则是“缘木求鱼”。环境问题在发展中产生,也要在发展中解决。环保工作只有在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才能有所作为;而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反过来又将更好地促进环保工作的开展,形成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先行一步的广东,以环保倒逼转型升级,闯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正当其时也必将大有作为!

 


撰文:黄慧诚 谢庆裕

分享到:
上一条:电镀园区新星——崖门新财富环保电镀基地 下一条:电镀企业成珠三角重金属污染最严重污染源
相关新闻
关闭 CLOS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