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品华:是还“丙尔金事件”真相的时候了
来源:表面工程资讯2013年第4期 作者:沈品华
一、开场白
“丙尔金事件”的爆发仿佛是平地一声惊雷,在电镀、尤其在电子电镀业界掀起了一些波澜,因有关部门三缄其口,所以使该事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起来;但事件已经爆发,要遮要盖已是不可能的了,现在最应该做的是摆事实讲道理,把事情弄它个水落石出,还事件本来面目,常言道:“是牛是马牵出来溜溜”,终究事实胜于雄辩。
笔者知道这件事已经几个月了,但没有去这么关注它,了解的也不详细,只知道这是个乌龙事件,可能涉嫌诈骗。因为现在社会上诈骗案子层出不穷,所以听过也就算了。直到看了2013年第3期《表面工程资讯》柳斌社长写的一篇《关注环境保护事业聚焦“丙尔金”事件》这篇内容翔实、条理清楚的报道后,我才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有位行业老领导对此事非常重视,特地打电话问我看过这篇文章没有,对此有何看法?奇巧,当天看过此文,还能说出一些道道来,但在电话中难以讲清楚。于是这位领导要我写一篇文章,谈谈我的观点。他说,这是行业中一件大事,因为又牵涉到国家相关部委,已上升到国家级的大事了,不是一件小事情,不可小觑。这样,本来对此做沉默羔羊的我,也得发表一些个人看法了。于是去找了一些资料,又打电话向友人请教,才下笔写成此文。至于是否客观、正确,还请业界有识之士和领导批评指正。
二、“丙尔金”的造势
三门峡恒生科技研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群刚自称历时9年、经过上千次试验研发成功的一种清洁镀金新材料——水合柠檬酸一钾二[丙二腈合金(1)],简称“丙尔金”,其在电子电镀行业推广力度之大、推广手段之高明是行业中罕见的。所谓手段高明,是他竟能取得这么多专家、行业协会乃至好几个相关部委的信任,为他大开绿灯,从而轻而易举地达到他设计的目标。中国电子科技大学还为“丙尔金”做了“分子结构的研究”和“分子式的命名”;虽然这一命名有点牵强,结构式很难说得通,但也足可以迷惑一些人。张群刚又申请了专利,有些电镀或环保“专家”还为此写文章作报告推荐。“丙尔金”镀金工艺被国家发改委、环保部、科技部、工信部等部委联合发文推广,2012年6月1日这四部委联合发布的第13号公告《国家鼓励发展的循环经济技术、工艺及设备名录》中,“丙尔金”技术作为替代传统氰化镀金的清洁生产技术列入推广项目,也列入国家环保部第39号公告《国家先进污染防治示范技术名录》,同时还将氰化镀金工艺列入2014年淘汰类产品。理由是“丙尔金”可完全替代现有镀金工艺中的氰化亚金钾。有了这些不明真相的协会、专家和部委撑腰,给他发通行证,假的也仿佛是真的了。数百亿元销售前景,使得工业不发达的三门峡市官员高兴异常,把恒生科技公司当成金娃娃,把它宝贝般地捧起来也就不足为奇了。恒生科技公司头顶许多光环:2011年,获得国家环保部环境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华全国工商联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民营科技发展贡献奖等。所谓公司独立承担的产品研发课题《清洁镀金新材料及新工艺研究》更是入选了国家863科技计划,还被郑州网吹捧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牛皮吹得确实太过大了。就算“丙尔金”是无毒的新材料,也没有必要把它捧得这样高。氰化镀金溶液主要成分是柠檬酸钾,配制时不需加氰化钾,氰化亚金钾用得极少,清洗水又经过多道回收,最末一道清洗水中游离氰可说是微乎其微,处理方便,处理成本也低。比起量大面广的氰化镀锌工艺的毒性和氰化物的用量来,那真是小巫见大巫,危害程度要小得多;“丙尔金”即使能完全取代氰化亚金钾,对环境保护实际上也起不了多大作用。这种对环境保护影响不大的项目,有必要如此大张旗鼓造势推广吗?因为金盐价格昂贵,这里主要是商业利益趋使,借环保东风造势,让张群刚钻了空子。把“丙尔金”吹得如此之高,不但外国人要看我们笑话,说我们中国人肤浅,就连我稍懂些电镀技术的人也觉得好笑,不可思议。
贯彻2005年12月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第40号令,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倒是我们亟待应该做的。该令第三类淘汰类“(十五)其他”中含氰沉锌工艺,给了一个缓冲期,到2007年底要全部淘汰。现在缓冲期已过去快6年了,氰化镀锌工艺淘汰了吗?没有。有些地方氰化镀锌工艺还在大行其道!为什么好执行的不执行?好贯彻的不贯彻?为什么仍让这么大的污染源网开一面,而要舍本求末、大张旗鼓地去推广“丙尔金”工艺?据我了解,“丙尔金”工艺比原氰化镀金工艺复杂,稳定性也差,成本又高,与传统工艺比较不具优势,所以在宁波推广后没有一个单位愿意采用。
另外,还需澄清一点,把氰化电镀列为落后工艺是不对的。原因是制定政策的人不了解电镀工艺,认为氰化物剧毒,用它就是落后工艺。氰化物剧毒不能与落后工艺划等号,氰化电镀并非落后工艺。即便发达国家也没有这样提过,国内电镀界有识之士更是不赞成这种提法。含氰废水处理并不困难,如用次氯酸钠就可将其完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氮气。
三、平地一声惊雷
2013年4月3日,恒生科技公司的销售公司之一的江门市博成科技公司被广东省江门市公安局江海分局从保险柜里搜出22瓶“丙尔金”,化验结果含有75%的氰化亚金钾和25%的柠檬酸钾。氰化亚金钾被列入剧毒化学物品,其生产、运输、使用、储存和回收都需严格管控。江门市公安局江海分局以涉嫌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冻结了恒生科技公司账号、查封了仓库,迫使其停产,对其代理销售商以及恒生公司员工共13人刑事拘留。对于恒生科技公司,这无疑是一声打得他们昏头转向的惊雷,也在国内业界引发了强烈震撼,而且在国际上也发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引起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实际上香港HKPCA大学及香港金属表面处理学会也请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化验过,又委托亚析美ASMAC公司化验,利用FTIR红外线和电子显微镜/能量光谱分析,得出结论:“丙尔金”是氰化亚金钾和柠檬酸钾的混合物,并非新物质。有学者认为“丙尔金”和它的化学名——水合柠檬酸一钾二[丙二腈合金(1)]的命名是臆测出来的,KAu2N4C12H11O8分子式也是猜想出来的,在学术上非常不严谨。就算它是用丙二腈制造出来的,那也是有毒物质。丙二腈又称二氰甲烷,毒性如同氰化物。在含金矿物中用它的确能浸出金。该方法是美国矿业局1970年发明的,并取得了专利。丙二腈的分子式为CH2(CN)2,能在碱性溶液中缓慢分解生成游离CN-,在氧化矿石中可以溶解出金来。不过与氰化钠相比,溶解金的速度较慢。金与丙二腈结合能生成配位化合物Au[CH(CN)2]-,其反应式如下:
Au+CH2(CN)2+OH-→Au[CH(CN)2]-+H2O。
所以,即使恒生科技公司用丙二腈作配位剂去制成金的络盐,其毒性也不会比氰化亚金钾低。以我局外人猜测,用氰化钾制造氰化亚金钾效率要高得多,故恒生公司不会舍近求末去用丙二腈。他们料想电镀行业对丙二腈不熟悉,故意放一个烟幕弹来迷惑一些人。
现在,已有几位专家认为:“丙尔金”的专利系伪造,按照制备方法根本做不出来。申请的专利,从化学的角度来看结构式,根本不可能。有数位专家质疑说:专利一看就是假的,分子量不是测出来的而是算出来的,而且专利中连熔点沸点都没有。氰化亚金钾含金量为68.3%,“丙尔金”的含金量为51%,以51作分子,68.3作分母去除,得出值近75%,这与好几个单位化验结果“丙尔金”是75%氰化亚金钾和25%柠檬酸钾的混合物高度吻合。
四、事实胜于雄辩,真假不难判明
现在,曾经为“丙尔金”作过检测的单位也纷纷发表声明,对检测报告申明作废;因为请他们检测的产品是恒生公司自己送样的。恒生公司送的样品在这种情况下已不具法律效力。曾为“丙尔金”做了“分子结构的研究”和“分子式的命名”的中国电子科技大学也声称作废。这是值得欢迎的。恒生科技公司自然还要辩白,其律师也责难江门警方。三门峡市警方意见也与江门警方相左。从向上汇报材料显示,认为恒生无犯罪事实,控告江门警方违反法律,滥用职权,违规立案。三门峡方面认为“丙尔金”是一种新的物质,目前尚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只有经国家相关部门认可的恒生科技的企业标准。三门峡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信局也对恒生公司爱护有加,他们还做着每年几百亿销售额的美梦,把恒生公司当作三门峡市增加GDP和税收的大户。可惜的是,这可能是镜中花,水中月,回到现实来才是明智之举。
有人说,恒生公司是遭同行业因利益关系举报陷害的。如恒生公司没有造假,那对他们的举报则属于诬告;如举报属实,举报者是有功的,应当给予奖励。
在这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下,这真假孙悟空究竟如何去判别?其实判断此事并不难,恒生科技公司只要拿出下列两个证据来即可:
(1)证明江门警方查扣的“丙尔金”不是恒生科技公司的产品,是人家冒牌伪造的,并抓出李鬼来。
(2)在有关专家监视下,合成出无毒的“丙尔金”,并用它配制镀金溶液,电镀出质量不低于氰化镀金液的金镀层来。
这样既说明问题,又可挽回声誉。而靠已获得的荣誉,靠部委发出的红头文件,靠院士、专家的鉴定意见,靠领导人的发言、题辞或靠曾经为“丙尔金”作过化验检定的单位的报告作证明,统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人们怀疑你的前提是造假欺骗,荣誉及部委文件是骗来的,院士、专家鉴定意见以及领导人的发言和题辞也是人家在蒙胧中所为的。靠律师从刑法上为你们辩护也是苍白无力的。事实胜于雄辩,只有拿出事实来才能解除恒生科技公司的危机;假的真不了,真的也假不了,是非曲直到头来必然会搞清楚。恒生科技公司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来吗?如按照你们用丙二腈做配位剂,即使能合成出来“丙尔金”,也绝对不是无毒的,因为用的也是氰根(CN-),与氰化亚金钾相比只是换汤不换药而已。
五、社会期盼事件真相
“丙尔金事件”这池浑水虽然还未完全见底,但是事件真相已经逐渐清晰起来,这出闹剧应该落幕收场了。国家有关部委应该举起法槌,对这次事件盖棺定论,给大家一个明确的交代。这涉及到国家的公信力。如恒生公司拿不出上述两个证据,那么造假就确实无疑了。这是一个利欲熏心和学术不端而闹出的乌龙和笑话!有错必纠,是我党优良传统。发改委、工信部等国家有关部委,本着“清洁生产、保护环境”的精神,大力推广“无毒、无氰”的清洁材料“丙尔金”,其出发点是好的,这是他们关注民生的体现。有关部委毕竟不是行业技术专家,出点错人们是能够理解的。但是作为国家的行政主管部门,对于这种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明令,须更谨慎些,在确认无误后再正式推广为好。当然,对偏听偏信造成如此后果也不能完全推卸责任,要敢于担当,须有个高姿态的表态才好。
如果“丙尔金”确实是假的,那责任首先是事件的始作俑者,也就是三门峡恒生科技研发有限公司的张群刚。他在利益的驱使下,送检时申报的“丙尔金”成分和含量信息严重失实,未申报含有主要有毒成分氰化亚金钾。是他故弄玄虚,以电镀行业不太熟悉的丙二腈作晃子,用来掩盖其在氰化亚金钾中掺入柠檬酸钾冒充新物质的阴谋。张群刚为牟取暴利,改头换面、弄虚作假,将“有毒”说成“无毒”,玩弄政府、国家部委于股掌之间,置人生命财产于不顾,居心险恶,理应追究他法律责任。万幸的是未出人命,要是出了人命,那张群刚更要罪加一等;所以回过头来,张群刚应当感谢举报人。因为人们只知“丙尔金”是无毒的,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中不加注意,出人命案是迟早的事。
2011年7月31日,对恒生科技申报起到“专家论证”作用的香山会议纪要显示,有关专家、院士和协会领导确实发表过肯定“丙尔金”的发言,这是情有可原的。因为与会院士、专家、领导,他们不是万能的。有的人不从事电镀专业,所以事实上对此并不太了解,只是认为无氰电镀这个方向是对的,应当肯定。在会上只是听介绍,具体项目怎么样,他们没有去企业实地考察过。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只是受了蒙骗,好心办错事而已,所以这些院士、专家门也不必背上包袱。
六、对个别“专家”的忠告
“丙尔金事件”中,个别“专家”违背科学和良知,一味为恒生科技公司吹捧,推波助澜,言之确凿,极具欺骗性。为什么他要这样做?令人费解。这位在电镀环保界很活跃的“专家”,我不知道他是否参加了香山会议,但看了他写的推荐“丙尔金”的文章,吹捧张群刚肉麻的话这里不说了,现在只是把他涉及“丙尔金”和丙二腈的技术问题摘录几段,以供大家“欣赏”、品味,看看他的理论是否立得住脚?他说:“笔者亲赴三门峡恒生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对‘丙尔金’的生产工艺和镀金反应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由此对‘丙尔金’有了新的认识。同时,还研究了‘丙尔金’在镀金过程中残留的丙二腈会逐步发生水解、生成无毒的腈基乙酸铵和丙二酸铵。另外,‘丙尔金’新材料也是经国家权威机构鉴定,不属危险化学品,属实际无毒产品。再加上‘丙尔金’电镀金废液只需简单处理、废水则无需处理就能达标排放,不存在环保问题。……因此,‘丙尔金’镀金材料不仅是无毒、清洁的、环保的,也可以界定是无氰的。”
真是妙哉!这位“专家”的敬业精神值得钦佩,他风尘仆仆、不辞辛劳、千里迢迢亲赴三门峡这个条件不太好的西北小城市,对“‘丙尔金’的生产工艺和镀金反应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请注意这里的“深入研究”),得出了“‘丙尔金’镀金材料不仅是无毒、清洁的、环保的,也可以界定是无氰的”结论。他在文章中还如教师爷般诠释说,丙二腈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是可以水解成无毒的丙二酸和氨气的。还排出了反应式:
酸性条件:
CH2(CN)2+2H2O→CH2(CONH2)2→CH2(COOH)2+NH+4(1)
碱性条件:
CH2(CN)2+2H2O→CH2(CONH2)2→[CH2(COO)2]2-+NH3↑(2)
丙二腈的分子式为CH2(CN)2,含有二个氰根。
氰化物只有在氧化剂(如次氯酸钠)存在条件下,通过二级化学反应才能完全分解,即先在碱性条件下将它水解成低毒性的氰酸根(CNO-),这被称作一级反应;然后在微酸性条件下将氰酸根进一步进行二级反应,才能将其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氮气。这是搞环境保护的人的最基本常识。如果不加氧化剂就能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水解成无毒化合物,那处理氰化物就太容易了,这显然是误导。按照这位“专家”的实际水平,他应该懂得这个原理,但他把“丙尔金”的废水处理上升到如此称奇的理论,着实令人费解。要知道专家的话,欺骗性会更大。我为这位“专家”庆幸,因为要是人家按你“‘丙尔金’镀金材料不仅是无毒、清洁的、环保的,也可以界定是无氰的”去做,出了人命,那时,你也是不能逃脱罪责的。好在还未出人命,我真为你庆幸呢!
希望这位“专家”以此为戒,吸取教训。专家的良知、人格是很重要的,是不能用金钱买到的。任何时候,不要说违心话,做违心事,不然会被人瞧不起。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请恕我的直言。得罪之处,望请谅解。◎中国表面工程协会电镀分会特别顾问沈品华